四川市州

成都  德阳  绵阳  广元  巴中  达州  遂宁  南充  广安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资阳  眉山  自贡  内江  泸州  宜宾  攀枝花  乐山  雅安 

您所在的位置:大公网四川频道首页 > 百年大公看四川 > 正文

四川:十三五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来自:大公网四川频道 发布时间:2015-12-07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记者陈明、向芸成都7日电)“‘十三五’时期,我们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目的是要处理好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关系。”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在“协调发展•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新闻发布如是说。
    唐利民认为,在十三五期间,四川面临四大挑战,包括区域经济面临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难度加大、资源要素约束加剧、巩固和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压力大,将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体制,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力争成都经济区经济总量破2.8万亿
    支持成都率先发展,突出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推动全面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建成西部金融、物流、商贸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打造国内外产业、资本、人才汇集西部的首选地和内陆开放门户,加快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更好发挥带头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同时,抓住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机遇,加快推动成都经济区一体化和成都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开拓共同市场,促进分工协作,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实现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提升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全省发展的核心引擎。力争到2020年,成都市经济总量突破1.5万亿元,成都经济区经济总量突破2.8万亿元。
    加快培育五大新兴增长极
    加快建设天府新区,同步规划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空港经济区,打造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推动川南经济区率先突破,加快川南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我省沿江和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
    大力培育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扶贫攻坚,建设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化工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态文化旅游基地,加快建成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
    着力打造攀西特色经济区,做大做强钒钛、稀土、清洁能源、亚热带农业、阳光、生态、康养、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加快推动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优先改善和保障民生,优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到2020年,经济总量过千亿的市(州)将进一步增加、过两千亿的市(州)预计达到8个。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按照县域主体功能定位,加强分类指导,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一批现代农业强县、工业经济强县、旅游经济强县。
    加强县域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县域发展条件。全面深化县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积极推动百万人口大县改革发展,进一步完善县级财税体制,推进农村产权、土地、金融、保险等改革创新,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力争到2020年,经济总量过100亿的县超过130个。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统筹制定和实施五大经济区、四大城市群和*********、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和推动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多规合一”。
    建立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对接协作、区域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环境保护联防联控联治。
    推动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建立人力、土地、资本、产权、技术等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机制。
    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建立条块结合、主体功能导向明确的区域政策调控体系。实施差异化区域政策,引导各区域特色发展、协同发展。
  • 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共绘发展新蓝图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日前,一场智慧交融的对话活动在成都天府新谷拉开帷幕。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智纲智库、川商总会青委会联合主办的“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活动圆满举行。 川商总会副会长、青委会会长、天坤国际总裁方毅,川商总会...查看详情>>
  • 大公报电子版
  • 四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