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建“企业孵化大市场”
来自:大公网四川频道 发布时间:2014-10-09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记者向芸成都9日电)今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对外发布《2014年改革创新工作要点》,提出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和文化建设、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环境、加大政府自身改革激发活力四大改革创新目标,以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18条具体措施。
据悉,这份《要点》中的不少措施,不仅对于成都高新区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成都市、四川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创新示范价值。如提出建立国内首个“企业孵化大市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制订《成都高新区条例》等多项内容,都有利于将成都高新区打造成“最具市场效率、最具公平公正、最具创新活力、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体制机制新区。”
建国内首个“企业孵化大市场”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局面得到较大改善,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并出现了从“融资难”到“融资贵”的现象。作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区域,成都高新区在全国首创“梯形融资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成立国内首个“企业孵化大市场”,以标准化股权或标准化金融合约交易,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培育新机制。
“所谓孵化大市场,是以某一区域内的孵化器或孵化器集群为依托,集路演、融资、要素转让、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交易平台。”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负责人说,孵化大市场具有四大优势,一是交易成本低,二是交易简便快,三是信息成本低,四是资金活力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孵化大市场将演变为一种为企业解决问题的综合平台。“其本质在于实现从企业孵化到加速成长的一体化进程,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协议进行组织对接与功能耦合,构建一条高效、动态、完整的创新服务链,实现创新服务资源的高效利用。”目前,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科技局已经在牵头制定“企业孵化大市场”细化方案。
此外,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的总体设计,成都高新区《要点》明确,要“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具体包括“探索企业培育市场化机制”、“推行科技创新市场化”、“推进投资服务市场化”三个方面。
在“探索企业培育市场化机制”方面,成都高新区将成立国内首个“企业孵化大市场”,探索中小微型企业培育新机制;优化政府扶持资金多元化配置方式,按照市场主导、公开竞争、择优扶优原则,遴选骨干企业加以培育;以担保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市场化方式,对上市后备企业、重点企业加强培育;探索重大新药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深化分工合作模式,筹建政府主导的GMP公共工厂,降低生物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在“推行科技创新市场化”方面,成都高新区将完善科技企业梯级孵化培育体系,促进多元化投资主体建设企业培育载体,鼓励创新中心共建共管虚拟孵化器,年内筹集10万平方米孵化载体;鼓励企业吸纳科研单位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试点科技项目后补助支持方式;大力引进和培育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各类新型研发中心升级。
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已陆续实施多项改革措施。7月17日,成都高新区发布了其首份负面清单,涉及6个行业/产业、17个领域;在“特别管理措施”方面,包含《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69条、《内资准入负面清单》19条,聚焦于其“三次创业”主导产业及配套行业。
从10月1日起,成都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10月8日下午,成都市高新工商局向“成都市绿满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发放成都市首份“先照后证”工商营业执照。
《要点》进一步提出,负面清单管理等改革举措还将进一步深化。目前,在推行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工作试点方面,成都高新区正在抓紧制定准许清单,今年内可望公布实施,监管清单也正在积极梳理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要点》提出,将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打造“无费区域”。
《要点》明确,将大力推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更加便利的海关监管制度,拓展区域保税功能,实施更加便利的检验检疫制度,逐步将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内陆开放示范区。
在提升政府服务方面,成都高新区将建立“企业服务数据库”和“居民服务数据库”,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探索规划行政审批与技术规范审查分离,技术审查采取与第三方联合审查机制。
据介绍,成都高新区将制定《成都高新区关于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决策权力运行。适时启动《成都高新区条例》立法工作,以地方性法规巩固成都高新区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势,明确成都高新区法律主体地位。
《要点》还提出,将研究制定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实施办法,实行项目制,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评价、退出机制,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在深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方面,将加强对政府性投资、行政专项支出进行绩效评估,对扶持政策执行、效益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财政资金使用问责制度,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
上一条:成都建西南首家网商虚拟产业园
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共绘发展新蓝图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日前,一场智慧交融的对话活动在成都天府新谷拉开帷幕。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智纲智库、川商总会青委会联合主办的“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活动圆满举行。 川商总会副会长、青委会会长、天坤国际总裁方毅,川商总会...查看详情>>四问印巴冲突升级,专家解读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5月7日凌晨,印巴冲突再度升级。截至今天中午,印度对巴基斯坦境内多地已发动了多轮袭击,造成26名平民死亡,46人受伤。 而印度方面损失也不小。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实际控制线沿线数十个前沿村庄进行炮击和轰击,已造成...查看详情>>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中国是很好的市场,美企希望继续在这里做生意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发展对于中国而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近期,一场聚焦发展的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吸引了80多位跨国公司代表以及多位知名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参会。他们如何看待2025年的中国经济与中国市场?美国的关税又将...查看详情>>对话刘永好:农业的下一程,会是什么样?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希望作为中国农业龙头企业,在智慧农业和AI技术应用上有哪些突破性进展?如何通过自主育种突破核心难题?近日,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在考察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