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市州

成都  德阳  绵阳  广元  巴中  达州  遂宁  南充  广安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资阳  眉山  自贡  内江  泸州  宜宾  攀枝花  乐山  雅安 

您所在的位置:大公网四川频道首页 > 百年大公看四川 > 正文

成都高新区诞生首张“先照后证”工商营业执照
来自:大公网四川频道 发布时间:2014-10-08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记者向芸8日电)今日下午,成都市高新工商局向“成都市绿满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发放营业执照。据悉,这是《成都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后,成都市诞生的首份“先照后证”工商营业执照。
    下午两点,市民秦旭从成都市高新工商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张营业执照。“办事效率简直是‘超一流’。”秦旭告诉记者,公司在9月份才开始筹办,国庆长假结束后,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高新工商局咨询,由于相关手续文件齐全,该公司当场就获得了营业执照——这比他们的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下一步我们一边按规定到公安局办理开展‘保安服务’的行政许可,一边就可以开展一些招聘、业务洽谈活动了。”
    “实行‘先照后证’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升市场准入效率,彰显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的自由度和包容性、开放性。”成都市高新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一方面将减少工商登记前置行政许可项目,将117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另一方面,对市场主体的后续监管将进一步强化。
    117项审批实现“先照后证”
    日前,四川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四川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9月29日,成都市正式印发了《成都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先照后证”、“放宽名称登记限制”等五大具有成都特色的深度创新政策。
    9月30日,成都高新区公布《成都高新区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试点方案》,对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互联网出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117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不再实行先许可(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对外商投资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等13项事项保留前置审批。
    按照“谁负责审批、谁负责监管”的基本原则,成都高新区将实现审批与监管相统一、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理顺分工,确保责任到位,实现监管效能的整体提升。结合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等制度,明确市场主体责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形成社会共治局面,构建市场监管新格局。
    成都市高新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使创业投资更便利,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同时,使市场监管回归“谁负责审批、谁负责监管”的原则,明确监管分工,有助于实现专业监管、高效监管。
    市场主体增幅再创历史新高
    根据成都市高新工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区市场主体增幅创历史新高,新设立各类型企业7970户,同比增长101.01%;其中,内资企业增幅最大,新增7869 户,同比增长率达102.97%。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实施以来,市场主体增幅尤为明显。3月1日-9月30日,成都高新区新设立各类型企业7195户,同比增长116.46%,占9个月新设企业总数的90.28%;注册资本462.94亿元,同比增长100.15%。
    “市场主体增幅创下历史新高。”成都市高新工商局副局长孙秀蓬介绍,市场主体出现持续较快增长,主要由于国家实行新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此外,成都高新区出台了“十五条意见”等一系列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措施,高效宽松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
  • 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共绘发展新蓝图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日前,一场智慧交融的对话活动在成都天府新谷拉开帷幕。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智纲智库、川商总会青委会联合主办的“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活动圆满举行。 川商总会副会长、青委会会长、天坤国际总裁方毅,川商总会...查看详情>>
  • 大公报电子版
  • 四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