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灿然:当诗人没什么可耻的
来自:羊城晚报 发布时间:2012-12-13
对熟悉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来说,黄灿然是个并不陌生的名字。性格较为内敛的他极少出门,大约每年来一次广州,接受采访的次数也不多。大多数时间,他都在香港的家中写诗、做翻译,唯一算得上娱乐的是听古典音乐。
这个自诩为“世界上最枯燥的人”,却有着无比丰饶的精神世界。他与咖啡和香烟为伴,和世界一流诗人进行“对话”,不仅翻译了卡瓦菲斯、里尔克、聂鲁达等人的诗歌,也翻译了苏珊·桑塔格、哈罗德·布鲁姆等人的著作。
然而,一旦写诗的灵感来了,无论他当时在翻译还是读书,立刻停下,专心写诗。他说,没有什么比写诗更重要,终极意义上来说,一切都是为了诗。诗歌需要所有东西给它补贴,诗歌是个王子。他从自己“枯燥的生活”中发现诗意,把生活了30多年的香港写得趣致而明媚,孤独而感伤。最近,他出版了最新诗集《奇迹集》。
《奇迹集》收录了黄灿然写于2006年至2008年的诗,于他而言,《奇迹集》已然是个“奇迹”,他的诗歌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早前的十多年时间,黄灿然每年的创作量保持在十几首诗左右,2006年起,“感觉像青春期爆发了一样”,每年能写出几十首诗。这是他从未想象过的状态。
创作速度的变化带来的是诗歌风格的转变,这让他在丧失了一批读者的同时,又迎来了一批新读者。但诗人从不在意,在他看来,诗人没有义务迎合读者,而读者应该去适应诗人。否则,“还不如去写流行小说”。
身为诗人,他认为好的诗歌并没有评价标准。他拿自己最喜爱的中国古代诗人杜甫为例,杜甫生前如此默默无闻,皆因他的诗在当时被认为毫无诗意,而那可是最伟大的诗歌时代盛唐。他假设自己如果和杜甫处在同一年代,说不定会读过杜诗并对其嗤之以鼻。在他眼里,对诗歌的评判,对诗意的界定,一直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非要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好诗永远产生在标准建立的过程中,而标准一旦建立就迅速被坏诗所攻占。”
身为译者,他认为好的翻译家一定不会被埋没。他眼中成功的译作,必须能在读者当中产生效应,如果译者翻译得特别精准,但却没有人欣赏,那就是失败。至于译作是否夹带译者自身的感情色彩,是否过于个性化,他认为都不要紧,“只要读者能接受就行”。尽管他翻译了相当多的严肃著作,但他认为翻译并不是严肃文学,“译得好不好,读者是否接受,都是一锤定音的,不需要再等待时间的考验。”
身处当代诗坛,黄灿然不怎么混圈子,“我只认一些比较好的诗人、有意思的人”。他也不愿对所处环境做出评价,“很难判断当代是怎样的”,一切都该交给时间,也许几代人过去后,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而面对当下文坛各路文人之间的批评,他只说了一句,“少批判人家,小心批判自己。”
黄灿然从不抱怨文学日渐式微,也并不认为诗歌在当下被逐渐边缘。只有那些不写诗的人才认为诗歌正在被边缘,“我从未有过像现在这样多的读者。”
上一条:白岩松:青春就是不容易
下一条:李安:用人性烘焙出3D“派”
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共绘发展新蓝图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日前,一场智慧交融的对话活动在成都天府新谷拉开帷幕。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智纲智库、川商总会青委会联合主办的“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活动圆满举行。 川商总会副会长、青委会会长、天坤国际总裁方毅,川商总会...查看详情>>四问印巴冲突升级,专家解读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5月7日凌晨,印巴冲突再度升级。截至今天中午,印度对巴基斯坦境内多地已发动了多轮袭击,造成26名平民死亡,46人受伤。 而印度方面损失也不小。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实际控制线沿线数十个前沿村庄进行炮击和轰击,已造成...查看详情>>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中国是很好的市场,美企希望继续在这里做生意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发展对于中国而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近期,一场聚焦发展的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吸引了80多位跨国公司代表以及多位知名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参会。他们如何看待2025年的中国经济与中国市场?美国的关税又将...查看详情>>对话刘永好:农业的下一程,会是什么样?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希望作为中国农业龙头企业,在智慧农业和AI技术应用上有哪些突破性进展?如何通过自主育种突破核心难题?近日,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在考察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