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市州

成都  德阳  绵阳  广元  巴中  达州  遂宁  南充  广安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资阳  眉山  自贡  内江  泸州  宜宾  攀枝花  乐山  雅安 

您所在的位置:大公网四川频道首页 > 百年大公看四川 > 正文

成都蛟龙港将建“太空产业城”破解工业用地瓶颈
来自:大公网四川频道 发布时间:2013-02-19

    (本报记者陈明、实习生向芸成都电)4日,四川省工商联主席陈放,副主席袁明、李光金,成都市工商联主席孙明、副主席孙光泽一行赴成都蛟龙工业港双流园区调研,考察了蛟龙港·海滨广场项目、蛟龙活水公园污水处理厂、蛟龙展示中心和白河景观,并听取了四川省十一届政协委员、成都蛟龙港管委会主任黄玉蛟关于发展太空产业城、破解工业用地瓶颈,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规划。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日趋严重,可利用土地面积大幅减少。由于国家严格控制工业用地,一些投资大、效益好的重点项目难以落实,投资者转移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地挖掘经济价值,做到既保护土地资源,又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全国第一家民营工业园——成都蛟龙港继成功实践“蛟龙模式”后,再次创新探索出了“立体发展、向空中要地、向空中求效益”的“太空产业城”新模式。
多方受益的“蛟龙模式”
    开创了民营企业成功办工业园区先河的成都蛟龙港,在2000年多数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还停留于分散式的“马路经济”时,已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园区,通过项目运作机制的完全市场化,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工业用地和就业难问题,创造了推动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蛟龙模式”。
    “一方营造、四方受益”是“蛟龙模式”最大特色。对于政府而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均来自于民间资金,有效减轻了政府在搭建“九通一平”方面的资金压力;对于企业而言,厂房基本按照订单建设、三产设施按企业实际需求组建、设备可租赁,园区还提供从企业引进、行政服务、绿化保洁、后期管理等一条龙服务,企业发展省心、省力、省钱;对于当地民众来说,园区使其从农民变“港民”,从环境治理、饮水安全、教育培训、解决就业、购物休闲等方面,享受到了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蛟龙模式”还在原有征地制度之外探索出一条城镇化新路,通过直接租用农村集体用地,并以土地收益向农民交付租金,进行补偿安置。这一创新做法,既避免了原有拆迁征地后农民“失地”的情况以及因拆迁补偿引起的一些矛盾,又使农民的生活和收入得到保障和改善,实现了和谐共赢发展。
    按照“蛟龙模式”,工业园区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约了大量的土地。据测算,已引进双流园区的1000多家企业,若分散建厂,至少需要土地15000亩,进入工业港集中连片建厂,其用地还不到6000亩,比分散建厂节约用地60%以上。
    2012年蛟龙港双流园区和青羊园区上交税收超4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0万人,为众多工业企业营造了集约节约、低门槛、低负担、资源利用率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生产生活平台。
集约节约用地的“太空产业城”
    针对工业用地指标日益紧缺的情况,成都蛟龙港提出了向楼宇经济、立体经济转型的产业规划,力争打造一个产城一体化的聚财新城。其中,由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联合美国及成都本土设计院设计的“太空产业城”是蛟龙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五年规划”、“八大工程”、“三大指标”的重点项目之一。
    根据规划,蛟龙港将利用250亩土地,建成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的太空产业城,运用立交桥理念纵向建设约13层。根据测算,该项目相当于在6546亩土地上建成的平层工厂面积,可节约6296亩,拓展了实体经济发展平台,在有限的土地上引进更多实体企业入驻蛟龙港。
    据悉,“太空产业城”主要引进重型机械销售、商用车交易中心等项目,吸引物流、仓储、电子商务、电子信息、自动化设备、新型材料、精密仪器等企业入驻。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及销售收入400亿元,年上交税收6亿元,解决就业岗位5万人以上。
    陈放曾考察过国内外众多产业园区,他表示,蛟龙港“太空产业城”规划要广泛听取各方面建议和先进想法,充分考虑各产业的特殊性以及交通、物流、承重等方面要素,在设计时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和特点进行规划分区。
    孙明认为,“太空产业城”项目是园区转型升级的一个创新性举措,体现了“最小的投入、最大的产出”的原则,应力争纳入天府新区建设的规划,并争取省市关于产业发展的贴息贷款与补贴,为成都“五大兴市战略”特别是产业倍增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据黄玉蛟介绍,“太空产业城”将实现创新、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的“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带动生产制造的实体经济发展,相当于在250亩土地上再造一个4.36平方公里蛟龙港双流园区。
    此外,立交桥式太空产业城的建设还有利于人力、物力的节约。例如,作为公共设施的休息区、车辆停放区、货物存放区等均可实现几个工厂共用;可减少后期建筑物维护的人力、物力及物资转运的中间环节,有利于防洪抗涝,减少夏季洪涝灾害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和生产生活影响。
    黄玉蛟表示,依托“太空产业城”等项目,蛟龙港将在不增加工业用地的前提下,打造成为一个年产值达1200亿元、税收突破20亿元,解决20万人以上就业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统筹兼顾城乡经济发展的城市综合体。
    作为四川省十一届政协委员,黄玉蛟已在日前召开的“四川两会”期间提出了建设“太空产业城”、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建议。
    业内人士认为,“太空产业城”如能在蛟龙港实施成功,将开启一个集约节约用地的工业新时代,打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极度紧张的局面,为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提供成功的借鉴经验。
  • 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共绘发展新蓝图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日前,一场智慧交融的对话活动在成都天府新谷拉开帷幕。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智纲智库、川商总会青委会联合主办的“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活动圆满举行。 川商总会副会长、青委会会长、天坤国际总裁方毅,川商总会...查看详情>>
  • 大公报电子版
  • 四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