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蛟龙港将建“太空产业城”破解工业用地瓶颈
来自:大公网四川频道 发布时间:2013-02-19
(本报记者陈明、实习生向芸成都电)4日,四川省工商联主席陈放,副主席袁明、李光金,成都市工商联主席孙明、副主席孙光泽一行赴成都蛟龙工业港双流园区调研,考察了蛟龙港·海滨广场项目、蛟龙活水公园污水处理厂、蛟龙展示中心和白河景观,并听取了四川省十一届政协委员、成都蛟龙港管委会主任黄玉蛟关于发展太空产业城、破解工业用地瓶颈,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规划。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日趋严重,可利用土地面积大幅减少。由于国家严格控制工业用地,一些投资大、效益好的重点项目难以落实,投资者转移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地挖掘经济价值,做到既保护土地资源,又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全国第一家民营工业园——成都蛟龙港继成功实践“蛟龙模式”后,再次创新探索出了“立体发展、向空中要地、向空中求效益”的“太空产业城”新模式。
多方受益的“蛟龙模式”
开创了民营企业成功办工业园区先河的成都蛟龙港,在2000年多数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还停留于分散式的“马路经济”时,已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园区,通过项目运作机制的完全市场化,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工业用地和就业难问题,创造了推动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蛟龙模式”。
“一方营造、四方受益”是“蛟龙模式”最大特色。对于政府而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均来自于民间资金,有效减轻了政府在搭建“九通一平”方面的资金压力;对于企业而言,厂房基本按照订单建设、三产设施按企业实际需求组建、设备可租赁,园区还提供从企业引进、行政服务、绿化保洁、后期管理等一条龙服务,企业发展省心、省力、省钱;对于当地民众来说,园区使其从农民变“港民”,从环境治理、饮水安全、教育培训、解决就业、购物休闲等方面,享受到了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蛟龙模式”还在原有征地制度之外探索出一条城镇化新路,通过直接租用农村集体用地,并以土地收益向农民交付租金,进行补偿安置。这一创新做法,既避免了原有拆迁征地后农民“失地”的情况以及因拆迁补偿引起的一些矛盾,又使农民的生活和收入得到保障和改善,实现了和谐共赢发展。
按照“蛟龙模式”,工业园区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约了大量的土地。据测算,已引进双流园区的1000多家企业,若分散建厂,至少需要土地15000亩,进入工业港集中连片建厂,其用地还不到6000亩,比分散建厂节约用地60%以上。
2012年蛟龙港双流园区和青羊园区上交税收超4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0万人,为众多工业企业营造了集约节约、低门槛、低负担、资源利用率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生产生活平台。
集约节约用地的“太空产业城”
针对工业用地指标日益紧缺的情况,成都蛟龙港提出了向楼宇经济、立体经济转型的产业规划,力争打造一个产城一体化的聚财新城。其中,由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联合美国及成都本土设计院设计的“太空产业城”是蛟龙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五年规划”、“八大工程”、“三大指标”的重点项目之一。
根据规划,蛟龙港将利用250亩土地,建成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的太空产业城,运用立交桥理念纵向建设约13层。根据测算,该项目相当于在6546亩土地上建成的平层工厂面积,可节约6296亩,拓展了实体经济发展平台,在有限的土地上引进更多实体企业入驻蛟龙港。
据悉,“太空产业城”主要引进重型机械销售、商用车交易中心等项目,吸引物流、仓储、电子商务、电子信息、自动化设备、新型材料、精密仪器等企业入驻。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及销售收入400亿元,年上交税收6亿元,解决就业岗位5万人以上。
陈放曾考察过国内外众多产业园区,他表示,蛟龙港“太空产业城”规划要广泛听取各方面建议和先进想法,充分考虑各产业的特殊性以及交通、物流、承重等方面要素,在设计时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和特点进行规划分区。
孙明认为,“太空产业城”项目是园区转型升级的一个创新性举措,体现了“最小的投入、最大的产出”的原则,应力争纳入天府新区建设的规划,并争取省市关于产业发展的贴息贷款与补贴,为成都“五大兴市战略”特别是产业倍增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据黄玉蛟介绍,“太空产业城”将实现创新、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的“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带动生产制造的实体经济发展,相当于在250亩土地上再造一个4.36平方公里蛟龙港双流园区。
此外,立交桥式太空产业城的建设还有利于人力、物力的节约。例如,作为公共设施的休息区、车辆停放区、货物存放区等均可实现几个工厂共用;可减少后期建筑物维护的人力、物力及物资转运的中间环节,有利于防洪抗涝,减少夏季洪涝灾害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和生产生活影响。
黄玉蛟表示,依托“太空产业城”等项目,蛟龙港将在不增加工业用地的前提下,打造成为一个年产值达1200亿元、税收突破20亿元,解决20万人以上就业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统筹兼顾城乡经济发展的城市综合体。
作为四川省十一届政协委员,黄玉蛟已在日前召开的“四川两会”期间提出了建设“太空产业城”、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建议。
业内人士认为,“太空产业城”如能在蛟龙港实施成功,将开启一个集约节约用地的工业新时代,打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极度紧张的局面,为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提供成功的借鉴经验。
上一条:有梦想就不怕“苦逼”
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共绘发展新蓝图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日前,一场智慧交融的对话活动在成都天府新谷拉开帷幕。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智纲智库、川商总会青委会联合主办的“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活动圆满举行。 川商总会副会长、青委会会长、天坤国际总裁方毅,川商总会...查看详情>>四问印巴冲突升级,专家解读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5月7日凌晨,印巴冲突再度升级。截至今天中午,印度对巴基斯坦境内多地已发动了多轮袭击,造成26名平民死亡,46人受伤。 而印度方面损失也不小。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实际控制线沿线数十个前沿村庄进行炮击和轰击,已造成...查看详情>>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中国是很好的市场,美企希望继续在这里做生意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发展对于中国而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近期,一场聚焦发展的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吸引了80多位跨国公司代表以及多位知名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参会。他们如何看待2025年的中国经济与中国市场?美国的关税又将...查看详情>>对话刘永好:农业的下一程,会是什么样?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希望作为中国农业龙头企业,在智慧农业和AI技术应用上有哪些突破性进展?如何通过自主育种突破核心难题?近日,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在考察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