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首建企业电子“身份证”
来自:大公网四川频道 发布时间:2013-01-09
成都高新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政务服务环境,在成都市首建企业电子“身份证”(高武辉摄)
大公网成都1月8日电(记者向芸)今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对外发布2013年“一号文件”《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政务服务环境的实施意见》,将在成都市率先首建企业服务数据库 为企业打造电子“身份证”,通过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岗位能力标准化管理、服务体系网格化、行政审批规范化等,提高区域整体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内领先的政务服务环境。
打造国内领先服务环境
“小机构、大服务”体制、“一站式”服务、“三段式”服务、并联审批、基层“一窗式”服务、962000政务服务呼叫中心、局长进大厅、企业增值服务、创新创业服务……自1991年获批*********高新区以来,成都高新区通过着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制机制模式和创新服务模式,一些经验在省市推广并被国内其他地区借鉴。
“要弃机关化、弃衙门化。”成都市委常委、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曾反复强调,“以创新立命的成都高新区,要用不断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服务体系,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作为《意见》起草的总负责人,成都市市长助理、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韩春林强调:“政务服务创新要成为成都高新区贯穿全年的工作主线之一,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打造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内领先的政务服务环境,促进产业的高端化全球化发展和区域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成都高新区一贯秉持‘产业发展是生命线,政务服务是保障线’的理念,曾经在成都、在西部甚至全国开创过不少政务服务理念和模式”,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冯亚曦表示,成都高新区将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对象满意为标准,以政务服务信息化、岗位管理标准化、服务体系网格化、行政审批规范化等措施为抓手,力争实现行政运行机制规范有序、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极大提升、政务服务环境全面优化。
率先首建企业服务数据库
据介绍,在具体措施方面,《意见》提出了五方面的工作任务,其中,着力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岗位能力标准化管理、服务体系网格化、行政审批规范化等内容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
成都高新区将通按照“统一数据采集、统一后台管理、统一系统平台”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涵盖企业基本信息、税务、生产经营等详细资料的“企业服务数据库”,探索开展成都高新区企业身份数字证书认证。冯亚曦介绍,这相当于为每家企业实现企业制作一张电子“身份证”,这一做法在全市尚属首例。今后,企业可以借助这张“身份证”,实现项目申报、网上审批、纳税服务、工商服务等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将以街道、社区基础资料为依托,整合各街道现有信息系统资源,结合社区网格化工作体系,逐步建立数据全面、动态管理的“居民服务数据库”,采集辖区居民就业帮扶、社会保障、教育服务、健康管理、优生优育、助老助残等各类民生信息,为居民提供主动、便捷的政务服务和特色增值服务。
提升政务服务的标准化和公开化
近20年来,成都高新区构建了具有高新特色的政务服务体系,政务环境显著提升,年办件量从2006年的100万件左右上升到2012年的近700万件;当场办结率从85%上升到99.44%,满意率维持在97%以上。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将对政务服务进行岗位能力标准化管理,梳理岗位工作流程,形成涵盖岗位职责、业务知识、工作流程、工作技能、工作标准、服务承诺等内容的《岗位能力标准化手册》。
在政务公开工作方面,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承诺,将及时、准确、全面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积极推进公共财政资金管理与使用、招投标、民生热点、突发事件、价格收费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和听证制度,建立完善规范性文件常态化解读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成都高新区已经形成内陆一流发展环境
“服务‘软环境’与经济‘硬支撑’是一个辩证统一体。”成都高新区新闻发言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说,“说到底,软环境建设也是增加成都高新区发展的正能量。”20年来,成都高新区在自主创新和招商引资的双轮驱动下,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国家自主创新和省、市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据介绍,2006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先后组织开展审批服务事项清理6次,流程优化5次,在省、市内首先做到了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手续最简。同时,形成了“三级政务服务、三段式企业服务、一站式呼叫服务”的“三三一”高新区特色服务体系,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做到服务全覆盖。
2012年6月,成都高新区再次首启“局长进大厅”活动,通过现场了解并解决窗口相关问题,研究办事流程,加强业务指导,提高窗口办事效率和业务能力。此举被成都市在全市范围推广实施。
成都高新区打造了全国首家“政务服务呼叫中心”,依托构建“一个号码”(962000)和“两个平台”(企业服务呼叫平台、民生服务呼叫平台),集中受理和处理企业、群众咨询或求助、意见、建议等来电,及时解决其反映的问题。截至2012年11月底,呼叫中心共受理业务18514件(企业问题12703件,民生问题5811件),首问答复率93%。
2012年,成都高新区又开通网上政务服务呼叫中心,与实体呼叫中心协同运作。网上呼叫中心通过提供在线咨询,实现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即时在线交流。截至11月底,网上呼叫中心共受理2747次即时咨询,其中企业1712次,民生1035人次。
此外,通过整合各网络平台数据库,成都高新区建立西南地区首个政府信息知识库,并及时准确更新知识库内容。知识库既可供内部使用,也可对外供公众查询使用。截至2012年底,知识库中企业常见问题资料库已更新至2513条,民生常见问题资料库已更新至890条。
下一条:川汉龙收购世界最大铁矿
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共绘发展新蓝图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日前,一场智慧交融的对话活动在成都天府新谷拉开帷幕。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智纲智库、川商总会青委会联合主办的“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活动圆满举行。 川商总会副会长、青委会会长、天坤国际总裁方毅,川商总会...查看详情>>四问印巴冲突升级,专家解读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5月7日凌晨,印巴冲突再度升级。截至今天中午,印度对巴基斯坦境内多地已发动了多轮袭击,造成26名平民死亡,46人受伤。 而印度方面损失也不小。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实际控制线沿线数十个前沿村庄进行炮击和轰击,已造成...查看详情>>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中国是很好的市场,美企希望继续在这里做生意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发展对于中国而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近期,一场聚焦发展的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吸引了80多位跨国公司代表以及多位知名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参会。他们如何看待2025年的中国经济与中国市场?美国的关税又将...查看详情>>对话刘永好:农业的下一程,会是什么样?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希望作为中国农业龙头企业,在智慧农业和AI技术应用上有哪些突破性进展?如何通过自主育种突破核心难题?近日,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在考察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