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四川频道讯(向芸成都23日电)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围绕“国际创新创业中心”战略定位,聚焦双创大引领行动,继续大力实施“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高起点谋划创新创业发展战略、高规格布局创新创业发展空间、高层次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高品质打造菁蓉国际广场,开拓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孵化载体总面积达207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60家,在孵企业总数超过7500家,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孵化培育体系。现有上市(挂牌)企业29家,占四川省四分之一,其中创业板10家,占四川省二分之一;新三板挂牌企业69家,占四川省三分之一,上市(挂牌)企业位居*********高新区前列。拥有各类人才总量达25万,其中,高层次创业人才1483人,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908家,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5人,占全省38%;四川省“千人计划”219人,占全省37%;省顶尖团队21个,占全省40%,人才规模、人才质量位居中西部城市前列。
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
2015年3月,成都高新区发布《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方案》,出台成都高新区“创业十条”支持创新创业,每年拿出10亿元支持成长型科技创业企业发展、创业载体打造、创新型孵化器引入、创业服务平台搭建、创业活动开展和氛围营造等。
成都高新区根据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指引》的要求,系统梳理现有的科技创新政策,系统研究、精准着力,出台“黄金40条”——《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为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实施“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提供政策保障。
建立了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创业启动扶持、办公用房补贴、投融资服务,到高级人才奖励、住房安家补贴、子女配偶安置的一套完整政策和服务体系。截至2015年共扶持企业2866家3.1亿元扶持资金,其中大孵化资金扶持1862家,支持金额1.5亿元,高层次人才企业419家,支持金额1.5亿元,补贴平台148万元,补贴585企业768万元。
进入“十三五”,成都高新区针对双创的政策支持力度全面加大,将累计投入150亿元支持创新创业,着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设立50亿元协同创新专项资金,大力实施“一校一带”计划,深入推进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知名高校的务实合作,探索与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洪堡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名校合作的新模式;设立50亿元大企业创新专项资金,推动世界500强企业、国内100强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到区内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着力提升企业创新的基础实力,到2020年,聚集各类研发机构和中心100个;设立50亿元领军人才专项资金,大力实施“高新人才计划”,到全球延揽顶尖人才和团队,引进和培育10000名左右的高层次人才进区创新创业,新增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企业,每年评选一批“创智项目”“创客项目”,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根据计划,“十三五”期间,成都高新区将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揽,以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为核心,深入实施双创大引领、产业大智造、人才大汇聚、开放大融合、产城大提升、体制大突破、民生大保障“七大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口径产业总产值10000亿元,聚集科技企业10000家,聚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0人,发明专利授权累计超过11000件,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努力把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着力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年
2015年以来,成都高新区科技创业企业数量井喷式增长。新增科技创业企业3800余家,同比增长300%,在孵企业超过750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和团队孵化超过1000个;其中,2016年上半年新增科技型初创企业1510家,新增高层次人才230名,来自成都高新区以外的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3名,创办高层次人才企业170家。
为集中力量兴办孵化器,成都高新区现有菁蓉国际广场、移动互联创业大厦、创新中心创业大厦、起步区孵化园、西部园区孵化园、高新孵化园等6个政府示范载体,载体面积共计36万平方米。
围绕七大主导产业,采取联合管理、业务指导等合作方式与社会力量共建了天府新谷创业社区、天河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等一批*********、专业化创新创业载体。社会资源建设近60家孵化载体,孵化器面积约170万平方米,进驻企业4000余家。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加速器,建设了模具工业园和动力工业园等2个加速器,载体面积共计22万平方米,主要聚集模具加工、机械加工和IT产业。
为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成都高新区深入推进创业苗圃建设。成都高新区国有示范创业苗圃面积为2346平方米,入驻创业企业(团队)150家,民营创业苗圃有新谷移动互联网创业苗圃、侠客岛以及NEXT空间等20余家,孵化面积近8万平方米。
为深化公共技术平台体系建设,成都高新区完善了全产业链公共技术平台体系规划,重点建设了一批基于研发、设计、测试等关键环节,且市场需求大、产业支撑能力强、技术领先的公共技术平台。全力建成全要素创新创业信息资源平台,聚焦国际知名大企业创新中心、国际知名高校研究院、国际知名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等全球要素资源,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服务模式,对创新创业企业、团队、个人实现全要素资源的集群和动态适配服务。通过完善全产业链平台体系,重点打造了一个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中心和科技中介服务聚集地。目前,成都高新区累计认定公共技术平台56家,其中电子信息类33家、生物医药类23家。
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成都高新区全面构建双创服务体系,完成全产业链公共技术平台体系规划,菁蓉国际广场双创服务中心全部投入使用。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在国内外举办“创业天府•菁蓉汇”大型活动8场、小型活动50余场,参与人次近10000人。主题大型活动包括中关村专场、生物医药专场、乐视专场、中韩活动、微软云加速基地项目签约等,“创业天府•菁蓉汇”文化活动在成都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积极地影响。
此外,成都高新区为聚焦国际知名大企业创新中心、国际知名高校研究院、国际知名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等全球要素资源,采取“1+3”形式,即一个门户网站、三个信息资源库(双创企业信息库、全球要素资源库、双创企业信用库),打造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信息资源平台,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服务模式,实现对创新创业企业和团队的要素资源集群服务和动态适配。
着力推进校地军民协同
成都高新区通过尝试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开放式创新,在企业内部员工创业、设立创新创业载体、开放共享资源等方面不断探索前进。
为了克服大企业转身难、创新难的问题,成都高新区鼓励长虹与宽带资本达成合作,共同发起规模为2.5亿元的创投基金,同时在成都高新区建设150米、占地17万平方米的成都长虹科技大厦,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采用“基金+基地”模式按照苗圃孵化期、加速孵化期、产业化运作期去投资中早期的内部员工创业企业,在信息家电产业链、新型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扶持内部员工创业项目。
成都高新区联合腾讯公司在成都腾讯大厦B座打造腾讯众创空间,该众创空间是整合腾讯内部资源,凭借双百计划、众创大赛、长青腾创业营、创业基地等创业助推器,联合社会资源从软硬件和创业条件打造创业环境的全要素,立体式项目孵化器。
立足成都高新区创新优势,成都高新区联合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建设基于微软云生态和先进技术的专业孵化加速基地。该基地位于菁蓉国际广场4号楼,面积1900平方米,布局有win10应用开发区、云技术体验区、VR展示区、互动交流区等功能区。微软中国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扶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扶持、企业市场拓展扶持等三方面,为创业企业提供全球最先进水平的技术资源, win10应用快速上架通道以及巨大的微软企业级市场,支撑该基地企业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重点激励科研院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化权“四权改革”,重点打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的权益化和权益流通化“两大通道”,激发创新创业的内生源动力。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深入推进成果转化和军民融合。通过打造电子科技大学(一校)与成都高新区高校成果转化带(一带)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示范区——中国硅谷,建立“军转民”“民参军”双向互动通道,引导新近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运用。与成都国信安信息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军民融合发展。选择“军民融合”部分领域开展专项试点工作。
着力建设国际合作开放新空间
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在围绕国际知名大企业创新中心、国际知名高校研究中心、国际知名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汇聚“三大国际性资源”,出台科技政策支持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创新创业。
建设欧盟创新中心,深入推进中欧创新创业合作。投资20亿元,建设21万平方米欧盟创新中心,采用“6+N”模式,即欧盟商品贸易展示交流中心、中欧技术交易中心、中欧双创孵化中心、欧盟及全球500强企业总部基地中心、欧盟成员经济发展促进机构办事中心、多功能中心和包含剧院、国际艺术展览、欧洽会永久会场、中欧企业家联合会等功能的服务区,打造中国西部尤其是四川省成都市与欧盟进行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的综合性国际开放合作平台,推动中欧企业在资本、品牌经营、市场拓展、跨国技术转移与交易、项目开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打造国内知名国际创意产业园。在10万平方米国际创意创业园重点布局IC设计、工业设计、建筑工程设计、科技金融产品研发四大功能组团,按产业发展需求配套国际创意展示中心,一方面聚集发展高端创意产业,提升产业经济档次,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产业发展新名片;另一方面该区域集中培育创意类新兴业态,周边天府软件园、锦城湖生态圈等园区,形成以“创意创新创业”为核心的产城一体新格局。
着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
成都高新区通过长期探索,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探索出“内源融资+政府扶持资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梯形融资模式,并联合银行、保险、担保等各类机构,先后创新性地推出了银政保、担保+期权、P2P、信用保证保险、企业互助担保、投贷联动等债权融资产品。
为打造国内一流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成都高新区依托盈创动力,打造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已建成的6万平方米盈创动力大厦和网络化投融资平台,吸引50余家国内外知名金融服务机构入驻,与100余家投融资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德阳市、乐山高新区等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服务模式向全省推广示范。依托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打造投融资交易服务平台。支持科技企业到交易中心进行展示、私募融资、挂牌股权转让等,以市场定价方式促进科技成果权益合理流转。此外,成都高新区依托深交所西部路演中心,为科技企业提供上市路演、业绩说明、信息发布、重大事件实施报道等综合服务。依托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打造投融资征信服务平台。利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机构和个人征询查询中心落户,为科技企业提供信用查询、第三方评级等征信服务,为创新创业提供信用环境保障。
成都高新区已创新性地探索将科技政策资金金融化、杆杠化,通过市场化为科技创业企业提供项目资金并进行资金监督,一方面有效利用社会资金,调动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创新创业企业扶持,另一方面有效扩大企业扶持数量。一是通过设立成都高新区“天使贷”。每年投入3000万元创新专项资金用于风险补偿资金池,联合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帮助创新创业企业利用企业信用、股权、知识产权、销售合同等获得政策性债权资金支持。二是壮大成都高新区“天使基金”。对成都高新区企业天使投资基金增资1亿元,对符合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拥有创新技术与创新商业模式、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创业企业给予政策性股权资金支持。三是发行成都高新区“双创债”。设立1亿元高新区债券投资引导基金,采取“债贷组合”增信方式,引导银行为企业制定系统性融资规划,根据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将企业债券和贷款统一纳入银行综合授信管理体系,对企业债务融资实施全程管理和服务。
不仅仅是提供创业投资发力助跑,成都高新区还推动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为帮助企业实现权益价值,成都高新区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体”推进机制,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服务全程化,借助资本市场催化自主创新、撬动经济转型升级。2015年,成都高新区为企业兑现改制、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历年累计兑现近1.4亿元。同时,成都高新区还加速新兴科技金融服务机构聚集,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区金融类机构数量达640家,比上年新增96家,进一步优化了金融环境。
着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知识产权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成都高新区历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起从知识产权管理配置、政策引领到知识产权平台建设、运用转化,再到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一条龙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得到了国家、省、市的肯定。2013年获批成为西部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014年成为西部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
通过连续多年的推动,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可谓硕果累累:截至2015年底,共设立知识产权工作站12个;聚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9家;出台《成都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实施细则》,有力提升了企业的积极性;建设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收录1000多家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信息;2015年,累计受理2232家(次)申请人的23618件知识产权资助申请;近3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500万元推动知识产权工作;60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7.47亿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双管齐下,区域知识产权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区累计申请专利91002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7027件。2015年共申请专利19384件,其中发明申请10135件,同比分别增长27%和29.2%;获得专利授权10749件,其中发明专利2322件,同比分别增长69%和48.8%。区内企业累计获得各级专利奖104项,包括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3项、四川省专利奖22项、成都市专利奖69项。2015年,成都高新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22.4件,位居全国国家高新区前列。
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为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专利申请质量,力争到2020年,区域发明专利授权累计超过11000件,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形成要素聚合、发展强劲、机制健全、环境友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为了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成都高新区正在大力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成立了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联盟,在成都菁蓉国际广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核心区。下一步,将进一步打造设施先进、功能齐备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聚集更多的国内外知名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服务生态体系,努力将成都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知识产权高端服务的核心区域。
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共绘发展新蓝图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日前,一场智慧交融的对话活动在成都天府新谷拉开帷幕。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智纲智库、川商总会青委会联合主办的“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活动圆满举行。 川商总会副会长、青委会会长、天坤国际总裁方毅,川商总会...查看详情>>四问印巴冲突升级,专家解读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5月7日凌晨,印巴冲突再度升级。截至今天中午,印度对巴基斯坦境内多地已发动了多轮袭击,造成26名平民死亡,46人受伤。 而印度方面损失也不小。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实际控制线沿线数十个前沿村庄进行炮击和轰击,已造成...查看详情>>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中国是很好的市场,美企希望继续在这里做生意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发展对于中国而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近期,一场聚焦发展的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吸引了80多位跨国公司代表以及多位知名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参会。他们如何看待2025年的中国经济与中国市场?美国的关税又将...查看详情>>对话刘永好:农业的下一程,会是什么样?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希望作为中国农业龙头企业,在智慧农业和AI技术应用上有哪些突破性进展?如何通过自主育种突破核心难题?近日,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在考察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