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市州

成都  德阳  绵阳  广元  巴中  达州  遂宁  南充  广安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资阳  眉山  自贡  内江  泸州  宜宾  攀枝花  乐山  雅安 

您所在的位置:大公网四川频道首页 > 百年大公看四川 > 正文

成都高新区出台中西部首个支出型贫困救助办法
来自:大公网四川频道 发布时间:2016-05-18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记者向芸成都18日电)记者今日获悉,成都高新区于近日出台了《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试行)》,探索建立分层次、多元化救助帮扶机制。这意味着成都高新区成为继北京、上海、杭州等少数几个城市之后,中西部首个实施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的区域。
    据悉,支出型贫困家庭一般是指因罹患重特大疾病和遭遇突发灾难,导致家庭刚性支出和财产损失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由于家庭收入超标又无法享受低保,他们往往处于社会救助的“夹心层”,可能比低保户更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伸出援助之手。
    “该《办法》的出台,就是针对当前社会救助的这一薄弱环节,有的放矢。”成都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局长官旭表示,在对贫困对象全面实施医疗救助及补充医疗救助、应急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已有救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支出型贫困家庭实施专项救助,将从布局上拓展扶贫救助的覆盖范围,填补传统社会救助体系的空白点,同时从精准度上保证了针对存在实际困难的群众的救助到达率,尤其是保证了对遭遇特殊困难的群众的精准救助。
    据介绍,成都高新区在借鉴京、沪、浙等发达地区制定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辖区社会救助工作实际,进一步扩大了对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面:一方面率先将“因灾致贫”纳入支出性贫困救助范围;另一方面,将商业保险里“大病救助”的10余个项目纳入救助范围,包含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等在内的总共32种重特大疾病。
    同时,为确保对该类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到位,成都高新区采用生活救助与因病因灾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模式:人均月收入低于成都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将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享受每月补差的生活救助;因病因灾救助,则细分为大病门诊救助、大病住院救助和突发灾难救助三大类,各类救助的街道上限为5万元/年。
    若超过街道救助上限,在街道实施救助后自付部分仍然超过5万元的家庭,可向街道办事处设立的专项救助基金或通过所在街道向成都高新区慈善会提出救助申请,街道专项救助基金和成都高新区慈善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进一步的救助措施。
    据悉,各街道专项救助资金采取专设的方式,并独立进行资金预算;同时,积极开展慈善募捐,将募捐所得用于设立街道支出型贫困家庭专项救助基金,强化资金保障,并确保用之其所。另一方面,成都高新区慈善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募捐和救助工作,与爱心企业联合成立专项冠名基金,针对支出型贫困家庭开展“助贫、助医、助学”三位一体综合救助,同时让辖区低保、残疾、大病患者等困难家庭也得到有效救助。
    “专项救助与慈善救助并行开展,是成都高新区对建立分层次、多元化救助帮扶机制的新探索。”官旭说,一方面,建立街道、区两级救助平台,各街道成立社会救助专项基金精准救助;另一方面,针对特殊情况,街道、区两级还将借助公益慈善渠道,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倡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救助工作,直接向支出性贫困家庭实施精准定向捐赠,帮助辖区困难群体,形成政府部门、慈善机构、社会组织、金融保险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救助格局。
    为强化落实精准扶贫(救助)精神,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创新举措,相继出台《成都高新区困境儿童分类救助实施方案(试行)》和《成都高新区助残服务补贴试行办法》,进一步提高各项分类救助的精准度和实效,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应有的作用,编密织牢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
  • 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共绘发展新蓝图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日前,一场智慧交融的对话活动在成都天府新谷拉开帷幕。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智纲智库、川商总会青委会联合主办的“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活动圆满举行。 川商总会副会长、青委会会长、天坤国际总裁方毅,川商总会...查看详情>>
  • 大公报电子版
  • 四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