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市州

成都  德阳  绵阳  广元  巴中  达州  遂宁  南充  广安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资阳  眉山  自贡  内江  泸州  宜宾  攀枝花  乐山  雅安 

您所在的位置:大公网四川频道首页 > 百年大公看四川 > 正文

四川:全面创新改革是“十三五”一号工程
来自:大公网四川频道 发布时间:2015-12-03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记者陈明、实习记者孔佳成都3日电)作为科技资源大省,2014年四川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今年预计达1.35万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将到50%。在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刘东表示,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
    刘东表示,“十三五”期间,四川将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为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科学编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着力推进十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力争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20000家以上。
    二是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组织,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三是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支持建设轨道交通、暗物质等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长寿命高温材料、生物治疗、电子薄膜与器件等一批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起以重点区域、创新园区、产业基地、创新平台为支撑的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
    四是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五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建设,特别支持科技人员、大学生、海外高层次人才、草根能人“四路大军”创新创业。
    六是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加快设立“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推广“盈创动力”模式,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七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建立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创新人才的创造潜能。
    八是推进科技开放合作,通过建立联盟,建立跨国的重点实验室,加快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科技合作的战略合作关系等,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
    九是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尽可能在更宽泛范围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释放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
    十是启动四川省科技扶贫专项行动,希望构建科技扶贫平台、产业技术支撑、科技人才服务等几大体系来支持科技精准扶贫。 
    “之所以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就是要推动四川真正依靠技术进步,依靠人的素质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力争在‘十三五’实现真正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发展。“刘东认为,建立军民融合的新体制机制,使军转民、民参军、军民融合,推动社会经济,推动产业发展,变成可持续的力量,是中央给四川全面创新改革提出的非常重要的要求。“区域创新平台的搭建、区域协同创新科技潜能释放、科技金融的进一步结合和大力实施人才工程等方面,都可能有亮点,也可能为全省乃至全国在推进转型发展中探索一些新的经验,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成果。”
  • 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共绘发展新蓝图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日前,一场智慧交融的对话活动在成都天府新谷拉开帷幕。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智纲智库、川商总会青委会联合主办的“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活动圆满举行。 川商总会副会长、青委会会长、天坤国际总裁方毅,川商总会...查看详情>>
  • 大公报电子版
  • 四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