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市州

成都  德阳  绵阳  广元  巴中  达州  遂宁  南充  广安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资阳  眉山  自贡  内江  泸州  宜宾  攀枝花  乐山  雅安 

您所在的位置:大公网四川频道首页 > 百年大公看四川 > 正文

成都高新区简政放权 区内企业总数达5.5万户
来自:大公网四川频道 发布时间:2014-08-05

在成都市高新工商局服务窗口,前来办理注册登记的企业络绎不绝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记者向芸成都5日电)记者今日从成都高新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4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6693户,同比增长43.78%;其中,新增内资企业4975户,同比增长104.06%;新增第三产业企业共4679户,占92.93%。截至2014年6月30日,成都高新区累计市场主体存量共54505户,注册资本3350.77亿元。
    据统计,从今年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实施至6月底,成都高新区共新登记各类型企业4260户,占上半年新设企业总数的84.61%,同比增长129.77%,新增注册资本255.35亿元,同比增长63.13%。
    市场主体增幅创历史新高  “一元公司”未现非理性增长
    “市场主体增幅创下历史新高。”成都市高新工商局副局长孙秀蓬介绍,市场主体出现较快增长,一方面是新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另一方面是成都高新区出台了“十五条意见”等一系列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措施,高效宽松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
    据了解,上半年成都高新区还先后发布“促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十五条意见’”、“三次创业”产业发展规划、科技创新规划以及首份负面清单,出台了一系列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措施,为投资创业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有力催生了成都高新区新一轮创业热潮。其中,“十五条意见”对一址多照、认缴登记制进行了先行先试,有力推动了成都高新区市场主体的增长和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增企业数大幅攀升的同时,成都高新区注销企业的数量同比下降。”孙秀蓬介绍,2014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注销企业219户,同比下降7.59%,涉及注册资本(金)4.15亿元。在今年上半年新设企业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注销企业所占比重同比下降了5.16个百分点,说明市场主体的存续性增强。
    此外,自3月6日成都高新区注册登记四川省首例“一元注册公司”以来,至6月30日,成都高新区共登记了49家“一元注册公司”,占新登记企业总数不超过1%,“一元公司”并未出现非理性增长。
    第三产业企业增幅最大 新设科技、信息类企业超2000家
    “内资企业更加活跃、外商投资企业规模较大、第三产业增幅明显、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集中。受‘三次创业’及其配套规划和政策引导,新设科技、信息类企业达2070家。”孙秀蓬介绍,从登记户数和注册资本来看,内资企业占主导地位;从主体规模来看,外商投资企业规模较大,户均注册资本超过2500万元。
    从产业分类来看,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增幅明显。2014年上半年新增企业(含内、外资)中,第三产业企业共4679户,占92.93%,注册资本309.09亿元,占96.72%,户均注册资本660.59万元。而第二产业新增企业数为349户,占6.93%,注册资本9.89亿元,占3.09%;第一产业新增企业7户,占0.14%,注册资本0.62亿元,占0.19%。
    从行业分布看,成都高新区上半年新增企业中,科技、信息类企业增幅和占比明显,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共1641户,占新设企业总数的32.5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429户,占新设企业总数的8.52%。
    “通过简政放权降低企业注册门槛、提升市场环境,对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设立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对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生产力的发展意义尤为重大。”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上半年数据来看,成都高新区整体经济运行稳中有升,投资热度不减,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度增加,并且企业经营环境持续提升。
  • 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共绘发展新蓝图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日前,一场智慧交融的对话活动在成都天府新谷拉开帷幕。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智纲智库、川商总会青委会联合主办的“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活动圆满举行。 川商总会副会长、青委会会长、天坤国际总裁方毅,川商总会...查看详情>>
  • 大公报电子版
  • 四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