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作为新时期指导工商联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全国工商联对四川省工商联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信任下,省工商联(省商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和作用,努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谱写了全省工商联事业发展的新篇章。目前,全省有市(州)工商联21个、县市区工商联181个;有基层商会组织1909个、行业商会(同业公会、协会)811个(其中,省工商联直属商会40个),共有会员12.3万余个。
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跨越提升
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已实现年均增加值1000亿元以上,占据全省经济总量半壁河山。到2011年底,全省工商登记民营企业达到277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4.9%,民营经济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2万亿元,占全省GDP的57.8%,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7%,民营工业增加值达674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1%,占全省税收总额比重47.1%。新希望、通威、宏达等13家民营企业入围“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居西部首位。
参政议政硕果累累
四川省工商联(省商会)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推荐安排23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或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任职,132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省人大或省政协任代表、委员;在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中,有1871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领导班子职务,2127名任工商联常委,5373名任工商联执委。
建立健全了省工商联自主调研、省市县三级联动调研、整合社会资源联合调研三大机制,累计撰写各类调研报告60余篇,先后获得了全国工商联调研成果二等奖、省政府政务调研成果一等奖、省统战理论成果一等奖、省政协调研成果二等奖等表彰。获全国工商联“2010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工作一等奖”。向各级政协大会提交大会发言和团体议案、提案和建议610余个,其中被评优秀或重点提案28个,省工商联的议案、提案和建议共得到全国工商联和省领导的批示20余个。组织广大非公经济企业家积极参政议政和反映社情民意,先后整理上报60余篇(次)。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四川省工商联(省商会)围绕中心任务,服务科学发展,搭建经贸活动平台,积极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各类经贸交流活动。先后承办历届西博会“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家四川行”和“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活动,开展了“泸州行”、“攀枝花行”、“内江行”、“重庆行”、“齐鲁行”、“北部湾行”、“延边行”等“川商行”活动,牵头组织的经贸活动共签约项目200余个、金额逾1000亿元。
提出塑造“川商”品牌构想,促成民营企业共同组建“四川川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积极推动筹建省、市“川商大厦”,已在成都、德阳、广安、攀枝花、遂宁等地组建了一批“川商产业园”,推动省内民营企业“组团”经营、“抱团”发展。
引导“走出去”发展,开展了“中尼民间合作论坛”、“走进美国投资说明会”、“赴港澳考察交流行”、“天府四川宝岛行”等活动,全力支持宏达、金广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与境外商协会组织开展“民间外交”,与塔吉克斯坦国家工商会等签订了合作交流备忘录,并在蓉举办了“第三次中美商会合作发展峰会”。
政治引领典型带队
积极开展“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关爱员工、实现双赢”、“四川省民营经济改革开放30年突出贡献奖”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全省先后有228名企业家、150余户企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表彰。
围绕企业党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指导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和扩大党建联系点工作成果。全省95%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建立了党、团、工会组织。中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在我省召开了“西部五省区创先争优活动片会”。
编发会办《新蜀商》期刊23期,出版《不屈的脊梁——四川民营企业抗震救灾纪事》、《四川更美丽——工商联及民营企业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史实图文册》;与央视联合摄制的《铁肩担大义》文献纪录片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工商联工作十大亮点”。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培训工作已纳入全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专题讲座、报告会等300多次,受训民营企业家2万余人次。选送200余人次到中央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管理学院、省委党校、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
光彩大义彰显贡献
在“5·12”抗震救灾中,在第一时间组织了6000万元资金、34车物资以及由500名企业志愿者组成的“四川省民营企业抗震救灾突击队”参与灾区救援,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全国工商联以及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誉,《人民日报》作了专题报道。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传递光彩精神,开展了“光彩仪陇行”、“光彩凉山行”、“感恩巴中行”、“感恩革命老区井冈山行”等活动。共组织捐款捐物近6亿元,捐建光彩小学40多个、爱心医院28个,签订输血造血合作项目百余个。近年来,我省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始终坚持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共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万个。新希望、宏达、科创等10余家企业被人社部、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致力服务成绩斐然
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参与“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相关工作,在全国率先成立“工商联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完善商会调解与诉讼调解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全省工商联系统共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150余次,办理个案90余件,办结率超过70%,涉及标的近10亿元。
大力为非公有制企业破解发展难题,组建了“四川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筹建了西部首家“民营企业产权交易中心”,切实拓宽了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渠道。
与省中小企业局、商务厅、团省委联合举办“四川省最具成长型中小企业100强暨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计划”、YBC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等活动,并实施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项目扶持小微企业。
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召开“总结交流先进经验、助推非公经济发展现场会”和“四川省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现场会”,推出的“四川久大集团转变发展方式案例”被中央统战部选为“转变发展方式典型案例”。
夯实基础优化队伍
履行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相关职能,发挥各类商协会的积极作用。努力扩大会员覆盖面,全省工商联五年来新增会员1.7万余个。加大了培养选拔力度,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2人,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12人,担任省人大、省政协常委26人,担任省人大代表或省政协委员132人,推出党的十八大代表1人。省工商联九届执委会中,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305人,占执委总数82.88%。其中,兼职副主席20人、兼职副会长17人。
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切入点,健全了干部管理机制,机关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行机关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规范了工作程序、严明了工作纪律,机关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有序美化办公环境,优化办公条件,提升机关形象;通过党团组织生活、工会活动等,努力推动形成团结友爱、活泼生动、积极进取的氛围和环境。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我们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绘就了新的宏伟蓝图,四川省工商联(省商会)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新时期工商联组织的职能和作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全面提升工商联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执行力,按照省联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确立的“12345”工作思路(把握“一条主线”、践行“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突显“三性统一”综合优势、加强“四项建设”、发挥“五项职能作用”),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全省工商联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宏伟目标,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四川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