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市州

成都  德阳  绵阳  广元  巴中  达州  遂宁  南充  广安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资阳  眉山  自贡  内江  泸州  宜宾  攀枝花  乐山  雅安 

您所在的位置:大公网四川频道首页 > 体育娱乐 > 正文

被单戏传承人:做梦都想收徒弟
来自:蜀龙网 发布时间:2012-11-26

皮正全与他的被单戏木偶

皮正全精心照料妻子

 

    (闫静 文并图)29年前,他历时三年学成“被单戏”,靠这门手艺持家;
    24年前,他与妻子自由恋爱后喜结连理,夫妻俩幸福的日子似乎望不到边;
    4年前,妻子患上脑瘤,高达18万元的手术费用无力承担,只能靠药物暂时控制病情;
     现在,妻子无人照顾,他也许不得不放弃心爱的“被单戏”……
     他就是“被单戏”传人皮正全,一个命运多舛却仍为传承“被单戏”忧心如焚的中年男人。
    “被单戏”是一种民间戏曲。表演时,将一张桌子四角绑上四根竹竿,用被单一样的布围住竹竿,搭成戏台。演员的拇指、食指、中指分别套入空木偶的衣袖、头像、衣袖,通过指头的活动,完成木偶动作。同时,演员用演唱演绎剧情,并伴以岳池特色的锣鼓、唢呐等乐器演奏。台帷里的表演者只能是一人。也就是说,表演者必须同时身兼木偶表演者、演唱者、伴奏者三个角色。
    1983年,27岁的皮正全师从绵竹市福兴镇人巫加喜,三年后学成被单戏。在安县、北川、绵竹等地演出,一直持续到1998年。
     “那时候一个月至少要接7、8场戏,每场戏能挣200到500块钱。”回忆起当年被单戏的盛况,皮正全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
    很多人熟知皮正全是因为被单戏,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皮正全同时还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曾在自贡卫校系统学习过三年医学知识。
    1988年,20出头的唐邦芬因病在安县秀水镇住院。当时,刚从绵竹调回秀水镇任医师的皮正全,恰好被安排到病房为唐邦芬做脑电波检查。这一检查,擦出了两个年轻人的爱情火花。几个月后,皮正全在自家的户口簿上认认真真写上了唐邦芬的名字,两人从此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那些年,老皮四处演出,唐邦芬常随同前往。老皮演戏,唐邦芬就帮着维持现场秩序,收收钱。一些初次看戏的老乡不明白剧情,唐邦芬就现场解说。
    结缘“被单” 夫妻结伴四处演出
    随着电视的普及,看“被单戏”的观众早已不复当年之盛况。一年中接戏的次数屈指可数,每场戏的收入仅数十元。无奈之下,皮正全在安县金华村卫生站干起了老本行。然而,每月几百元的收入仍然捉襟见肘。
    2008年,唐邦芬发现自己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当年7月,被医院诊断为脑瘤,手术费要18万。刚考上大学的儿子学费也要近万。皮正全东挪西凑,攒齐了儿子的学费。可妻子18万元的手术费用,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因脑瘤压迫神经,阻碍着唐邦芬的正常思维。到后来,她已说不出几句成形的话,只能发出断断续续的字词。皮正全到卫生站上班,怕妻子在家孤单,总会把电视给她开着。
    皮正全拿出一本发黄的相册,小心地拭去照片上的指痕,悄声说:“因为吃药,她身体发胖,每回她说自己变丑了就流泪,我就安慰她,老婆子,你长太好看我咋放心!”
    在皮正全家的厨房,唯一奢侈的用具,是皮正全为妻子熬药而专门买的电磁炉,上面放着一盆熬得几乎清澈的中药。皮正全告诉记者,一副中药100多元,因为实在困难,他不得不将一副药多熬几次。
    时近中午,皮正全从锅里舀起一大碗稀饭晾着,又从碗柜中摸出一碟不知什么时候吃剩下的泡菜,抽出筷子拌了拌,连同饭一起端到堂屋里,一口一口喂给唐邦芬。
    去年3月,安县进行春社踩桥活动,皮正全受邀前往为游客展示被单戏。回家时,已经过了吃饭的点。“我晓得她肯定饿了,一路上几乎小跑回来的。打开门才看到,她一个人哭得好伤心!”从那之后,除了离家近、特别重大的活动,他都不肯再轻易演出。“实在该收个徒儿了,把这手艺传下去,我才能安心照顾她。”
    妻患脑瘤 难以承受生活之重
    在记者的恳请下,皮正全走进卧室,搬来长梯,从楼顶上小心翼翼地取下被单戏演出的行头,在院子里展开。而后,皮正全在两腿膝盖、腿肚上绑上镲子、大钹等乐器,掀开台帷钻了进去。
    “一路走来心内焦,高家庄之事忘不了,若不是孙猴儿管得紧,早已远脱逃……”伴随着字正腔圆地地道道的川剧唱腔,头戴黑色僧帽的猪八戒懒洋洋地摇上舞台,腰系黄色虎皮的孙悟空跳出帷幕,身穿花衣长裙的高小姐碎步轻移……在村民和记者好奇的观望下,院子里响起犹如数人同时伴奏的锣鼓、琴乐声。台帷里犹如有多名演员在表演,各类人物的声音也惟妙惟肖。
    这时,一直低着头不说话的唐邦芬睁大了空洞的眼睛,嘴里喃喃地说:“看被单戏咯……”跟随着老皮的节奏,她双手拍打着膝盖,带着哭腔说:“我……还要看老皮的被单戏,再看看儿子和老皮…”
    “她最爱看《柳荫记》、《借亲配》,心肠又软,每次演到蝴蝶蹁跹飞出的时候,哭的啥样。”皮正全沉默了一会,放下了木偶。隔着台帏的轻纱,记者看到他擦拭着眼睛。
    妻子渴望 再看一次被单戏
    5·12地震中,皮正全的被单戏行头被毁大半。“现在只有猪八戒、孙悟空、高小姐这三个木偶,只能演猪八戒背媳妇。”记者走近才发现,仅有的三个木偶也遍体鳞伤,装行头的木箱残破不全。
    “就是手头上这点行头,也还是安县文化馆拨钱置办的。”皮正全叹口气,“以我目前的境况,哪有精力和资金把所有的行头置办齐。”
    “目前,只有*********、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能够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补贴政策,皮正全还只是市级的非遗传承人。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帮他申报,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安县原文化馆馆长刘佑新告诉记者,另一个帮扶皮正全的计划也在酝酿之中。正在筹建中的安县雎水镇文化站有意想抽调皮正全去文化站工作,既不离开本土,也能展示被单戏这个非遗项目。
    “申遗只是保护文化的一种形式,如何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靠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努力和关心呵护。”刘佑新对记者说。
    皮正全告诉记者,自己仍然记得《柳荫记》、《金刚图》、《借亲配》、《逆子三争》等20多部戏。可年纪越来越大,再不传授徒弟,他怕自己也忘了戏文。“我做梦都想收个徒弟,等徒弟来了我就把存在脑壳里的戏文全部教给他。”
    生活窘迫 演戏行头只有一套
    “这个戏种收徒条件很苛刻,可以说千里挑一,找一个符合条件的非常难。”皮正全告诉记者,表演被单戏的人,要手脚并用,同时演奏小鼓、大锣、镲子、唢呐等乐器。戏里有多少角色,就要演唱出多少角色的声音。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被单戏在绵阳几乎销声匿迹。2011年3月18日,安县文化馆经艰苦努力,才找到已55岁的被单戏传人皮正全,希望他能将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上世纪80年代在绵竹演出的三年,曾有不少年轻人提出要跟皮正全学被单戏。但当时皮正全还年轻,正是演出的鼎盛时期,频繁的演出使他没有多少时间顾及收徒一事。
    “现在虽然偶尔有人跟我说过想学,但现在的年轻人往往没耐心,老年人艺术生命力又不强。”回想起当年没能在绵竹收个徒弟,皮正全颇为后悔。
    事实上,对被单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安县文化馆曾考虑过两种传承方式:定期在学校幼儿园、小学里演出;作为景区的工作人员在旅游风景区展示。
    “2011年5月,我们曾介绍皮正全到罗浮山、寻龙山等景区展示被单戏,这样既有一定的收入,也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安县文化馆馆长刘佑新告诉记者。但因妻子无人照料,皮正全最终没有去。
    “没有她,就没有家。要我抛下她演被单戏不现实。可我也不忍心看这门老手艺到了我手里失传哪!”抚摸着自己的被单戏行头,皮正全一声叹息。
  • 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共绘发展新蓝图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日前,一场智慧交融的对话活动在成都天府新谷拉开帷幕。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智纲智库、川商总会青委会联合主办的“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活动圆满举行。 川商总会副会长、青委会会长、天坤国际总裁方毅,川商总会...查看详情>>
  • 大公报电子版
  • 四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