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市州

成都  德阳  绵阳  广元  巴中  达州  遂宁  南充  广安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资阳  眉山  自贡  内江  泸州  宜宾  攀枝花  乐山  雅安 

您所在的位置:大公网四川频道首页 > 四川新闻 > 正文

唤回城市的人性与活力
2019中国POD城市发展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
来自:大公网四川频道 发布时间:2019-11-10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 记者 向芸)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但与此同时,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城市病,城市空间的不合理,资产价格的大幅增长,成本的大幅上升等诸多问题也不断涌现。

  11月8日,以“POD,人与城市”为主题,2019中国POD城市发展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论坛主办方安邦智库(ANBOUND)邀请了产学研等各界代表们约300人共聚一堂,深入交流当前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探讨系统性城市解决方案,聚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据悉,POD理念(PEDESTRIAN-ORIENTED DEVELOPMENT)是安邦智库(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总结数十年来的城市问题研究成果,并加以创新,2017年提出了系统的城市解决方案,突出“均衡”,强调适度,强调长远。在历史的窗口中观察,POD理念是客观而稳健的选择。他曾多次指出,中国出现的一切问题都是速度问题。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60%左右,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0多个。而这样的速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压缩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问题的自我修复、自我适应的空间。

  在论坛上,安邦智库城市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冯艳指出,中国的城市面临着的问题,是一种系统问题,解决方案也必须是系统的。POD理念就是这样的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强调人在城市开发中的第一优先级地位,它囊括了从城市规划、街道、产业、建筑、环境、文化以及消费等诸多方面,理顺、整合原有的专业分支为城市建设服务。这是一个城市从规划到设计,从生产到居住,从街道到消费的城市政策和设计原则的系统集成。

  在论坛中,来自美国RAND公司的社会和经济福祉事务副总裁兼董事、高级政策研究员Anita Chandra指出,城市为人而建,因人而兴,人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然而,“铺天盖地”的城市化进程,让中国城市愈发偏离本心,城市建设和居民利益似乎正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径,渐行渐远。为帮助中国城市弥补社会和经济福祉发展方面的不足与遗憾,Chandra博士从国内外城市设计和规划中,选取了最具典型性的方案内容,为中国城市促进社区和公民福祉整合,提供了诸多新的可能。

  来自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规划院的吴学增院长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城市病不断凸显,最终归结为城市的尺度问题,是因为城市的大而导致的。他以人们的出行模式为依托,充分考虑人们的自然感受的情况下,聚焦城市的人性化尺度,将世界上的一些大城市作为案例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城市的扩张有一些借鉴意义。

  美国费城城市问题研究机构Econsult Solutions 总裁兼创始人Richard P. Voith在论坛中表示,为了跟上城市化一路奔驰的脚步,人们只得将所有精力倾注在基础设施的物质建设上,对于人的关注越来越少。在这种模式下,被迅速“拔高”的中国城市难免患上“骨质疏松”的顽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导致的通勤时间过长、生产互动减少、生活质量降低。他相信,随着建筑和其他领域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未来30年,中国将在可步行性、人口规模、混合用途开发、紧凑型开发、集聚经济以及高效数字化出行等诸多方面均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为中国人民和企业带来利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认为,一座城市的人文感主要来自城市中非功利性活动的内容与品质,而以功能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城市则把人类在城市中非功利性活动的空间压到最低。例如人们在城市中的行走,被狭隘的“城市交通”所定义和局限,造成了城市对市民人文权利的隐性剥夺,而良好的城市设计,应该让城市中形形色色的非功利性公共空间,成为增加城市人文感的能量网络。

  作为费城分区法委会的一员,美国费城城市更新项目的关键人物,Voith & Mactavish Architects 的合伙创始人Daniela Holt Voith认为,在过去数十年中,中国建筑环境的迅速生长和交通设施的迅速蔓延,令人惊叹,但过快的城市建设速度,为中国发展带来助力的同时,也为城市的未来埋下了隐患。未来是否有可能让城市建设既保量又保质?不如从摆正生活方式和居民健康的优先级入手,从缩短通勤时间、建设适宜步行的环境、倡导多元混合的综合开发开始。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旭建筑设计公司的副总建筑师常清认为,房地产一路发展至今产品设计已达到了极致,用地规划管理手段也基本固化。对照设计精美的房地产建筑和小区,仅靠用地规划指标控制的城市明显缺乏设计,以人为本在城市一级的空间中得不到真正贯彻落实,缺乏自己的灵魂和意义。他强调,建筑需要设计,城市更需要设计,在这个观念上我们走了大量弯路,是到弥补修复的时候了。只有建立在系统性思维模式基础上的城市设计,才能找回人在城市中生存的尊严,才能唤醒城市的活力。

  香港铁路公司的物业规划首席顾问姚展认为,香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于中环商业核心区透过公私合作在商厦重建时加建天桥,逐步形成一个多层次天桥隧道系统,方便了人员的流动,搞活了大厦的商场,也减小了人车争路的问题。这为香港累积了宝贵经验,香港对轨道沿线的POD改造也从那个时候便逐渐开始了。

  作为成都集火实验室的创始人刘洋,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城市更新工作的践行者,从他的角度来看,POD原则背后的空间发展伦理与社会生产机制是,中国正面临第二次再城市化浪潮的机遇与挑战,城市不再只是生产要素的集合,同样也是美好生活的关键生产力;自下而上的制度供给,将给未来城市提供一张架构化的共享拼图;城市活力的关键在于如何构建新的共同生活契约。

  论坛期间,关于POD理念下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思想碰撞让与会者意犹未尽。安邦智库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安邦智库坚持,只有用智慧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并为建设美好中国添砖加瓦。我们由衷的希望,此次论坛活动结束所意味的不仅仅是中国一次城市规划领域思想盛宴的落幕,更应该是中国实行“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城市发展哲学的开始。

  • 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共绘发展新蓝图
    【大公网四川频道讯】日前,一场智慧交融的对话活动在成都天府新谷拉开帷幕。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智纲智库、川商总会青委会联合主办的“王志纲对话川商青年企业家”活动圆满举行。 川商总会副会长、青委会会长、天坤国际总裁方毅,川商总会...查看详情>>
  • 大公报电子版
  • 四川版